
機關公務禮儀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編輯:武漢大學 時間:2019-09-06 13:21
中華民族一直被譽為禮儀之邦。以禮相待、互致敬意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公務員作為國家政策的執行者,其外貌和行為是公務員內在修養、氣質和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現,是公務員形象的直接體現。另一方面,公務員的外貌和行為也代表了國家行政機關的形象,反映了社會文明和進步的水平。通過《機關公務禮儀》的學習,有以下心得體會:
在小部分中看到精神,在言語和行為中看到文化。公務員優雅、得體、大方、自然的個人修養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培養和培養。俗話說:人是衣裳馬是鞍。合理得體的服裝不僅能展現公務員的良好形象。它也反映了公務員固有的高雅審美追求。有句諺語說,禮貌遍及世界各地,許多人不應受到責備。作為社會的一員,公務員不可避免地會在公共場所公開露面。公務員應該從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句話和每一件事開始,并且要有禮貌。在日常交流中,公務員的個人修養體現在相互介紹和握手、使用名片、參加宴會、雞尾酒會和舞會等細節上,以及婚禮、葬禮、生日儀式和探望病人等交流禮儀上。它反映了國家機關的形象,顯示了社會文明和進步的水平。顧名思義,工作禮儀是公務員在工作中的禮儀。公務員,特別是那些擔任領導職務的人,經常要參加一些官方活動。了解一些在會議、會談、談判和報告中應該了解的常見禮儀知識,公務員可以在公務活動中展現他們的風采。在與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和社會制度差異很大的外國人打交道時,公務員應該對一些比較常見的涉外會議、會見、問候和告別禮儀、涉外宴請禮儀以及其他涉外活動禮儀有一點了解。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人們常說,禮是德行的外露。公務員要提高自身修養,必須努力完善公眾形象,提高自身素質,學會聽和說,掌握幽默藝術。
禮儀是人際交往中的行為準則。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禮儀要求。公務員的禮儀標準有其特殊性,因為公務員的身份是相對于我們所服務的人而言的,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是不同的,更多的發生在為公眾服務的過程中。隨著我們肩負起人民賦予的權力和職能,這種交流將會有更多的規則和更高的要求。當然,我們不需要感到太受約束。它是惱人的刺還是神奇的魔杖實際上取決于我們對它的理解和態度。面對公眾,禮貌待人是最基本的行為準則。無論對方的態度是什么,無論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謙遜、尊重和傲慢都是官方交流中唯一的選擇。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會發現微笑、一杯茶和問候常常能幫助你敞開心扉,拉近彼此的距離。耐心傾聽、真誠關心、謙虛的可輔導者將逐漸獲得信任和理解。溝通不再困難。一些小動作和細節經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融冰效果。這就是禮儀的魅力。水滴最終會磨損石頭。了解禮儀和理解,這些規則可以成為我們工作中的有效工具。
對于公務員來說,我認為學習禮儀是一個內部和外部的過程。首先是禮儀規范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學習不能局限于各種禮儀。更重要的是,要理解這些規范背后所包含的內容,這是一種尊重、寬容、謙虛和專業精神的偉大愛情精神,一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以及一種廣泛而深刻的思想和寬容。這些是我們學習禮儀的起點和終點。外部是禮儀規范的實踐,體現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并實際上被我們的客戶感受到。最后一個是做一個有禮貌的人,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順暢的溝通、愉快的溝通和和諧的氛圍帶來愉快的感受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