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進工業化發展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編輯:武漢大學 時間:2019-07-29 10:23
國家促進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是經濟發展的又一次重大機遇。如何抓住和把握這一機遇,實施“十一五”規劃,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是一個具有重大戰略和現實意義的新課題。作為城市工業經濟的綜合管理部門,面臨機遇和挑戰,只有堅持科學發展觀,理清思路,撰寫政策與實踐相結合的文章,真正將政策機遇轉化為工業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才能有效促進工業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第一,堅持政策方針,大力推進工業化核心戰略的實施,注重工業化建設,通過產業突破促進其他產業發展,是全市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堅持政策方針,大力推進工業化核心戰略的實施,就是要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機遇優勢,合理調整發展戰略,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充分挖掘工業經濟增長潛力,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一是用政策來制定一個總體規劃問題。要成立專門工作組,加強對中部崛起政策和地方工業經濟現狀的研究,找出工作結合點,制定和完善政策,理清工作重點,建立工業發展長效機制,強化促進措施,有針對性地引導和促進全市工業經濟發展,努力發揮政策機遇在經濟發展中的導向作用。二是抓住重點,在項目推進中求突破。在落實科學發展觀、保持良好生態、符合產業政策的前提下,按照“吸引外資、擴大內需”的思路,繼續加大產業投資、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在招商引資中,要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擴大擔保,積極宣傳國家對中部崛起的優惠政策,完善信息資源網絡,建立聯系機制。在總體規劃中,不僅要注意新項目資金的引進,還要做好現有企業的延伸工作。在內部擴張方面,要加強企業改革問題的研究和組織,努力做好地方企業增資擴股工作,發展壯大重點企業,加大項目組織和應用力度,完善和完善指導培訓機制,引導企業開展生產、學習和研究活動,努力提高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三是相互依賴,在產業集群中尋求發展。要積極將產業經濟融入省會經濟圈,加強合肥經濟圈產業一體化發展研究,積極開展項目討論和項目對接活動,根據自身資源和比較優勢以及經濟圈產業一體化的基本框架,規劃產業發展方向和布局,以延伸和完善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形成各種優勢的產業基地。
二、優化發展環境,著力加強對工業經濟運行的監控
正規高效的工業運行秩序是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根本保證。企業只有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建立健全運行機制,加強對工業經濟運行的分析、監督和控制,及時協調和解決工業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才能有效保證良性經濟運行中的發展。一是加強工業園區建設,搭建產業集聚平臺。要建立和完善引進、管理和評價機制,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加強對工業園區的領導和引導,做到每個行業都有人管理,每個大型企業和集團都有人聯系,每個專業園區都有一個領導者要抓。同時,要注重加強對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合理規劃、配置土地使用資源,進一步加大對專業化產業園建設力度,引導產業集群化發展。二是加強工業運行監控,推動企業良性發展。加強對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重點產品和重要生產要素的運行監控,合理安排企業生產經營、技術改造和投融資,及時掌握重點企業和重點行業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企業解決問題,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如及時召開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參加的現場辦公會議,組織企業間產學研合作,促進銀企項目資金對接,幫助企業扭虧增盈,協調處理煤電油運輸等。三是完善和優化運行機制,依法引導經濟運行。首先要建立管理責任制。根據隸屬關系,建立領導聯系制度、定期現場調查辦公制度和監督調度制度,實行定時、定目標、定責任、定措施的管理責任制。其次,建立市場分析和預測體系。定期對市場運行和經濟運行進行分析和評價,為經濟運行的宏觀決策提供依據,提前規避風險,確保工業經濟的合理運行。同樣,必須建立一個評估系統。通過評估促進實施、創新和發展。
三、強化行政效能,努力構建完善的指導、服務體系
積極利用行政效率。能有效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高速運行。市經委作為全市工業經濟的綜合管理部門,只有堅持圍繞創建“三型機關”,加強自身建設,創新思維,盡職盡責,拓展服務,不斷提高依法執政和控制經濟建設的能力,才能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一是發揮職能作用,做一名好的員工助理。要充分發揮工業經濟綜合管理部門的職能,加強對經濟建設規律的研究,全市工業經濟發展要超前思考,超前規劃,做好市委、市政府的顧問和助手,為市委、市政府的宏觀經濟決策提供有力依據。同時,要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工業化核心戰略的組織實施中,履行經濟快速發展的職責。二是提高服務質量,及時解決問題。積極實施工業化核心戰略,充分發揮政府作為政府與企業橋梁的作用,不斷整合資源,創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務質量。我們要把重點放在企業重組、投融資改革、信息提供、項目咨詢和建設上,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使經委真正成為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