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管理專題培訓班學習心得
編輯:武漢大學 時間:2019-12-20 14:57
戰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是企業高級決策者根據企業的特點和內外環境的分析,確定企業的總體目標和發展方向,并制定和實施企業總體發展計劃的動態過程。它包括企業整體戰略和產品組合、市場競爭、技術創新、企業文化、企業形象、人力資源、財務等戰略,基本涵蓋了企業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
了解戰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不斷關注企業的戰略管理,有助于決策者從瑣碎的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及時發現和解決關系到企業生存、未來和命運的重大戰略問題。用戰略眼光看待企業未來的全面發展和廣闊的市場競爭,有助于實現更大的發展。
一個城市中有大量的企業對企業戰略管理有不同的理解、重視和應用,導致不同的結果。一個城市里有兩家新成立的企業。一家是主要從事雜糧的貿易公司,另一家是主要從事廢鋼回收的回收公司。這兩家企業都有3000萬元的買賣,利潤連續兩年超過100萬元,勢頭良好。但現在,回收公司消失了,而貿易公司合并了一家虧損企業,分離了一家盈利企業。已發展成為集外貿、內貿、種植業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成為當地實力相當的龍頭企業。從情況分析來看,90年以后的8年間廢鋼鐵、雜糧市場都由旺盛轉向疲軟,經營在低谷中運行。而為何一一家消亡,而另--家更興旺呢?對這兩家企業的詳細比較研究表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強者未雨綢繆,制定了適應未來市場的發展戰略,為實現戰略目標而不放棄而努力工作,而死者則沒有。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一家城市貿易公司的王經理就為企業的未來制定了具體的計劃。指出“兩條腿走路”,而經營優勢仍然存在,促進國內貿易。在全國十多個省市建立十多個國內貿易購銷基地需要付出很大努力。雖然這一行動當時沒有給他們帶來多少好處,但在1990年代出口形勢下降后,他們已經在國內市場占據了一個席位,這一行動得以支持和發展。現在,他們在雜糧加工、種植、養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圍繞雜糧形成了一系列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全球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和不可預測,競爭異常激烈。這不僅對大企業提出了挑戰,也對許多中小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沒有規模、品牌和特征,它們很可能被淘汰。有了這些,它們在任何時候都不可用,需要有戰略眼光。從現在開始,應該對系統和企業進行戰略規劃,以找到適合其成長的最佳路徑。美國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Toffler)在其著作《企業必須面對未來》中說:“對于沒有戰略的企業來說,這就像一架飛機在危險的氣候中飛行。它總是在氣流中顛簸,穿過大雨,最后很可能會失去方向。”許多事實證明,如果沒有一個長期明確的未來方向和適應市場的戰略計劃,無論企業有多大、地位有多穩定、現狀有多好,都將在這場革命性的技術和經濟革命中失去生存條件。美國前500名企業每過Xx年就有三分之一被淘汰就是一例。
總之,戰略決策者從各種可行的戰略選擇中找到最佳選擇。在這個決策過程中,我們主要采用了一些定量的方法,但是我們不能通過比較定量的方法來達到目的,因為他們的決策過程會受到文化、政治和董事會因素的影響。企業戰略管理是通過宏觀層面的分析、預測、規劃、控制等手段,充分利用企業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達到優化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目標。作為企業經營者,首先要考慮和解決的問題是“先確定制勝戰略”,關注對企業具有整體重要性的戰略問題,進行戰略思考和規劃,確立戰略目標,制定戰略計劃,實施戰略決策。
在經歷了企業戰略決策的過程后,我深受啟發:企業戰略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決定著企業的使命,根據企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經營因素設定企業組織目標,保證目標的正確實施,最終實現企業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