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文化產業專題培訓心得總結
編輯:武漢大學 時間:2019-09-10 16:16
根據省文化新聞出版廳的統一安排,5月3日至19日,我有幸參加了*?*省公共文化人才培訓班。經過15天的學習,我似乎又回到了學生時代。同時,我對在最高文化學院學習感到非常興奮和自豪。舒適的培訓環境、豐富的培訓內容、互動的培訓方式以及領導和教師的言行都體現了部委、機構和高校對此次培訓的高度重視和精心部署。通過參加此次培訓、學習和交流,使我深刻體會到:
一、思維是思想之本。
基層文化干部要有文化和思想,才能成為思想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和宣傳者。我們要加強學習,學習新經驗、新做法、新觀點,特別是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目前,我們在思維層面遇到了瓶頸,思維方式的局限是思維不夠解放,思維方式仍停留在原有的基礎上。
*?*老師一針見血,說得對:解放思想是解決人們思維問題的想法。通過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解決了文化發展中遇到的許多問題。*?*教師版塊“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規律和特點”和藹可親,語言生動,內容豐富,在基層群眾文化工作中有豐富的經驗和基礎。他對如何有效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有著獨特的思考和模式,這讓我深感震驚。同時,也給了我很多的啟示和典范。目前,我們工作最大的障礙之一是思想不夠解放,我們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大膽、多角度地嘗試。
二、創新是文化之根。
當今世界是一個到處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文化已經從傳統的管理模式轉變為產業。文化發展的本質是創新。*?*老師說得很直白:市場文化就是買賣,看看你拿出的東西是否會被每個人認可。*?*館長告訴我們的這個案子值得思考。他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種制度創新。創新不僅是思維方式的創新,也是觀念和技術的創新。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因此,立足社會實踐是文化創造的基本要求和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文化創新既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注重文化傳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和“推陳出新,改造舊,創新”是文化創新必須經歷的過程。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談論文化創新。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傳承。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文化創新也應該面向世界,利用所有人的優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和融合也是文化創新的必然過程。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向他人學習是文化的交流、借鑒和融合。發展自己的文化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的過程。這是一個不同的民族文化互相學習和“互相學習長處以彌補短處”的過程。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鑒的基礎上,它是一個引入融合各種文化特征的新文化的過程。
三、業務是能力之底。
劉運山同志說,時代的發展和實踐的進步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能力和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努力學習,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和生活方式,突出實踐特點,注重實踐效果,不斷提高理論素養,豐富知識積累,完善知識結構,使學習真正成為提高精神境界和工作水平的不竭動力。要增強我們當前的文化實力,我們不僅要增強我們的硬實力,更重要的是,要增強我們的軟實力。目前,我們面臨著一個突出的問題:文化人才總量少,專業水平不高,尤其是鄉鎮文化站文化人才短缺。鄉鎮綜合文化站由政府管理,受其他工作影響。基層文化工作難以正常開展,難以滿足群眾日益高漲的需求。即使一些文化站配備了專門的崗位,他們也有許多工作,不了解業務,使得文化站的活動難以開展。
通過這次培訓,我們不僅要探索和研究管理體系,還要努力提高我們的業務能力。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和嘗試,我們將逐步提高我們的業務水平,以滿足當今社會和文化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