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烏蒙山回旋戰:集游擊戰和運動戰之大成
編輯:admin 時間:2024-11-07 06:43
1936年2月至3月,面對國民黨軍10個師又1個旅的尾追和側擊,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六軍團在賀龍、蕭克的率領下利用烏蒙山區復雜的地形與敵人進行機動作戰,史稱烏蒙山回旋戰。不僅給圍追堵截之敵以沉重打擊,還為中國革命保存了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是長征途中軍事指揮的又一次“神來之筆”。
挺進烏蒙,重新布局
1936年2月,蔣介石調集國民黨中央軍、滇軍、川軍向紅二、六軍團所在黔(西)、大(定)、畢(節)地區進犯,意圖將紅軍主力一舉殲滅。面對敵人重兵的合圍之勢,紅軍決定暫避敵鋒,撤離畢節進入烏蒙山區。縱橫云貴兩省的烏蒙山,是金沙江和北盤江的分水嶺,地勢復雜、人煙稀少、給養困難,且自然環境惡劣。紅軍剛一進烏蒙山,探明紅軍動向的蔣介石急令萬耀煌、樊崧甫、郝夢齡、孫渡、李覺、郭汝棟等6個縱隊追堵紅二、六軍團,截斷了由畢節前往安順的道路,欲將紅軍壓迫于金沙江以東的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區加以圍殲。
生死存亡之際,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政委王震等前往野馬川與紅二軍團軍團長賀龍等會晤,召開“野馬川會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兵力部署以及烏蒙山區所處的位置、氣候條件,決定以烏蒙山作為屏障展開積極行動,以赫章為中心,在赫章、威寧和云南彝良、鎮雄、昭通一帶迂回,伺機殲敵,以虛實結合、聲東擊西的戰術甩掉敵人追兵,向滇東轉移。會后,紅二、六軍團取得以則河戰斗勝利后揮師鎮雄,途中獲悉敵縱隊司令萬耀煌將率領敵第13師經哲莊壩到鎮雄,賀龍當機立斷設伏哲莊壩,并迅速作出具體安排:決定集中兩個師兵力,由賀龍、任弼時擔任前線指揮,采取分段伏擊戰術。當晚,賀龍帶領紅二軍團第4師和第6師兵分三路先期趕到哲莊壩準備伏擊。一路由巴基的山梁子至三鍋莊、坪子場;二路由巴基到哲莊壩至黃家營盤;三路由大屋基至桃園大埡口。此外,急調紅6師18團對萬耀煌部進行截擊。
分段埋伏,主動出擊
1936年3月12日9時許,當萬耀煌縱隊部分士兵翻過桃園大埡口時,伏擊戰打響了。紅軍從西側制高點向敵軍發起攻勢,將正在行進中的敵第13師攔腰截斷,將夏鼎新旅壓返桃園、潘祖信旅壓下哲莊壩,迫使其首尾不能相顧,指揮完全失靈。槍聲驟響,雨落地滑,面對紅軍的迅速包抄,敵軍亂作一團。有的棄馬而逃,有的滾下山坡,背包、槍械散落一地。驚恐萬分的萬耀煌慌忙換上馬夫衣服,混雜在潰散的敵兵之中逃竄,在桃園大廟設立了臨時指揮所,命令夏鼎新旅死守桃園小埡口。被壓到哲莊壩的潘祖信旅,在紅6師的攔截包圍之下,又被截成兩段。紅軍以密集兵力發起猛攻,反復肉搏10余次,一部分敵人被趕進毛腳落溝,全部繳械。10時許,18團在政委余秋里、團長成鈞率領下趕到哲莊壩干溝梁子,與沿山坡自西向東開進的敵軍不期而遇。他們立即向敵軍發起猛烈攻擊,在短兵相接之后掩護主力部隊轉移,余秋里在戰斗中英勇負傷。
經過激烈戰斗,紅軍斃傷敵營連以下官兵120余人,俘敵200余人,繳獲輕重機槍8挺,長短槍數百支,輜重彈藥300余擔,取得了烏蒙山回旋戰中的一次重大勝利,粉碎了蔣介石等欲將紅二、六軍團“聚殲于威、水線以北地區”的企圖。此時,驚慌失措的國民黨軍主力已被紅軍引向東面鎮雄、畢節一帶,西南面僅剩小部分軍隊,防務空虛。紅二、六軍團抓住戰機,突然轉身西進,經財神塘戰斗后秘密突圍,從郭汝棟與樊崧甫兩縱隊之間穿插過去,跳出了敵包圍圈。而后繼續南下,在28日抵達南北盤江流域之間。至此,歷時一個月,輾轉千里的烏蒙山回旋戰勝利結束。
勝利會師,創造奇跡
哲莊壩戰斗是烏蒙山區回旋戰中的一次重要戰斗,為紅二、六軍團最后從財神塘沖出敵軍包圍、繼續北上長征奠定了堅實基礎。此戰獲捷,為烏蒙山回旋戰的勝利譜寫了光輝史篇。在烏蒙山回旋戰中,面對國民黨軍10多萬人的四面合圍,只有1萬多人的紅軍幾度身陷絕境,隨時有全軍覆沒的危險。紅二、六軍團在賀龍、蕭克的率領下,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臨變不驚,采取敵進我進、靈活機動的策略,巧妙地利用各軍閥間的間隙與敵人周旋,力求在運動中消滅敵人。不放棄一切有利條件進行斗爭,以聲東擊西、忽左忽右的戰術迷惑、疲困和調動敵人,化被動為主動。堅持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抓住戰機,當機立斷,打破了敵人“圍殲”的計劃。朱德后來給予了紅二、六軍團很高的評價。他說:“二、六軍團在這次行動中,是集游擊戰、運動戰的大成……能順利地活動于湘鄂川黔滇康等省,高度地保存有生力量,完成了預定的戰略任務。”
烏蒙山回旋戰是紅軍長征史上靈活用兵、巧妙突圍的著名戰役,與毛澤東指揮的四渡赤水之戰有異曲同工之妙。1936年7月,紅二、六軍團和紅四方面軍的紅32軍組成紅二方面軍,于10月22日抵達寧夏固原將臺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合。至此,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長征宣告結束。1936年11月,毛澤東在陜西保安會見紅二、四方面軍部分領導同志時,高度贊揚道,“二、六軍團在烏蒙山打轉轉,不要說敵人,連我們也被你們轉昏了頭,硬是轉出來了嘛!出貴州,過烏江,我們付出了大代價,二、六軍團討了巧,就沒有吃虧。你們一萬人,走過來還是一萬人,沒有蝕本,是個了不起的奇跡,是一個大經驗,要總結,要大家學。”
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