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富裕】追求精神富有,推進共同富裕
編輯:admin 時間:2024-02-01 06:21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這是我們黨總結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總結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得出的一條重要論斷。精神富有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下功夫,讓精神文明建設“虛功實做”。
首先,精神富有不僅是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標志。精神富有體現了人的全面發展理念,關乎的人民幸福感和獲得感,影響著社會文明程度和國家文化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精神力量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決定性作用。我們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人們樹立良好的道德觀、積極的思想文化、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正確的價值觀念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建設。
其次,精神富有的內涵豐富。精神富有不僅包括理想信念、文明素養、審美情趣等個人層面的因素,也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社會層面的因素。實現精神富有,既要做到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要能夠抵御各種錯誤思潮、腐朽文化的影響和侵蝕,不斷培育、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不斷提升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這些都是我們在新時代推動文化建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時必須牢記的。
最后,精神富有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創新。浙江宣傳關于精神富有的文章,提出了五對關系:無形與有感、廣需求與準供給、千篇與一律、天際線與地平線、單點突破與全面開花。這些關系既體現了精神富有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又體現了精神富有的規律性和可操作性。實現精神富有,要實現“買方市場”,充分利用好各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站,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做到把“政府端菜”和“群眾點菜”相結合,既滿足共性,又尊重個性。還可以通過推動共建單位志愿服務力量精準下沉的方式,培育推廣“小切口”精品志愿服務項目,繼續把“名醫面對面”、免費的法律咨詢服務等活動做實做細,突出群眾現實需求,把對象定準、、形式搞活,真正把好的服務送到“對”的地方。
來源:https://www.jiceng.org/xyxx/127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