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經濟發展培訓心得體會
編輯:武漢大學 時間:2019-08-28 14:18
本月12日至18日,組織部長黎澤林,副市長李孟志帶領我市50多名領導干部赴山東省青島市中國海洋大學學習。他們主要學習海洋管理、海洋文化、海洋戰略新興產業等課程。他們還視察了青島市和威海市的沿海城市規劃、港口經濟、沿海旅游等項目,進一步提高了海洋意識,了解了我國周圍的海洋形勢,學習了與海洋經濟有關的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措施,增強了發展海洋經濟的信心和責任感。我們進一步提高了我市領導干部發展海洋經濟的能力,為推進海洋經濟強省建設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以下是我對這次專題培訓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考察市海洋發展簡況
青島作為山東半島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研發中心、品牌經濟、會展經濟、信息服務業、貿易流通和各種生產性服務業,為全省經濟發展搭建高端平臺。就傳統產業而言,青島在機車車輛、造船、海洋工程、電子電器、石油化工、汽車制造、機械、橡膠、鋼鐵、食品飲料、輕工業等方面形成了優勢。就新興產業而言,它們在海洋產業、生物醫藥、直升機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動畫創意、軟件等方面也具有規模。
威海市位于山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一面環陸。威海是一座具有鮮明海洋特色的城市,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地級市之首。它是海參。鮑魚和其他有價值的海產品是重要的生產區。由于它的氣候和環境,它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眾多的名勝古跡。它是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威海也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擁有1657家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初步形成機電工具、運輸設備、電子信息、輕紡、海洋食品、機械化工等支柱產業。
這兩個城市作為山東省海洋經濟發展的強市,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為我市海洋經濟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山東省海洋經濟發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國家的支持和科學的長期發展規劃。
二是城市海洋發展現狀及主要問題陽江位于廣東西南沿海,緊鄰珠江三角洲核心區域,是珠江三角洲的直接腹地,粵西面向珠江三角洲的前沿。海洋資源豐富,海洋經濟的發展具有獨特的資源條件。與其他地區相比,陽江擁有追求藍色崛起的獨特優勢。據統計,全市海域12300平方公里,島嶼海岸線458.6公里,面積500多平方米的島嶼40個,20米等深線內的淺海和灘涂1624平方公里,港口海岸線39.1公里,海洋資源豐富,海洋經濟發展具有獨特的資源條件。我市一直十分重視海洋經濟的發展,藍色崛起的理念在科學發展的探索中逐漸清晰。近年來,基于海洋資源的優勢,我市加快了海洋產業發展的步伐。沿海旅游業發展迅速。通過轉型升級,傳統海洋漁業變得越來越強大。港口工業發展方興未艾。沿海能源基地建設穩步推進。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年增加。這為建設強大的海洋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陽江吹響了建設強大海洋經濟的號角。可以說,“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合適的人”都在合適的地方。目前,我市已被確定為全省海洋綜合開發試點城市。在新發布的《廣東海洋經濟圖》中,我市的“大海嶺灣區”被定位為珠江三角洲與粵西之間的重要通道。省政府對陽江海洋經濟的發展寄予厚望。
然而,陽江市發展海洋經濟亦面臨許多問題,例如:
(一)我市海域雖然海洋資源豐富,但由于各種原因長期閑置,整體資源未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2)海洋產業結構不合理。廣東海洋產業發展趨勢良好。例如,在第一產業,傳統的海洋漁業已經不適應時代經濟發展的需要,近海捕撈力量相對薄弱,漁港建設不足,一些地區的水產養殖技術相對落后。(3)濱海旅游格局初步形成,需要進一步完善。三、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措施
(一)堅持人海和諧,實現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正確處理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嚴格執行節能環保標準,將海洋環境保護納入沿海地區政府環保責任的評估范圍。我們應注重海洋資源和島嶼資源的集約開發利用,確保海洋資源的有序開發。加強海洋生態示范區建設,促進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發展。要強化海洋管理,認真做好海洋環境監測工作。加強海洋行政執法,規范各類用海活動,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二)優化海洋產業結構。海洋產業結構優化包括海洋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提升。前者的特點是充分合理利用海洋資源,各行業協調發展,經濟效益最佳。后者是指海洋產業升級,即實現產業結構從“以第一產業為主的第一產業結構、勞動密集型產業、低加工程度和低附加值產業”向“以第二產業為主的中間產業結構、資本密集型產業、高加工程度和高附加值產業”和“以第三產業為主的先進產業結構、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高勞動強度和高附加值產業”的演進。這就是所謂的費希爾-克拉克定理。為了促進傳統優勢海洋產業的發展,應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優化海洋養殖結構,支持近海漁業發展,促進海產品深加工,加快現代海洋漁業發展。二是以海陵島為龍頭,整合陽西月亮灣、陽東珍珠灣等沿海旅游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同時,充分發揮“南海一號”作為世界級文化名片的作用,建設海洋文化產業基地。培育和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要以港口為依托,以高新區和峰頭港區為重點,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業、重化工業、造船等產業。在高端沿海產業的集約化發展中,要突出電力和能源產業的發展。依托陽江核電、海上風電等項目,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建設沿海清潔能源基地。
(三)提高旅游經濟意識,優化旅游經濟結構。1.陽江的基礎設施與發達地區相差甚遠。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都應該投入更多。我們必須繼續在交通、城市規劃和建設、改善衛生條件和信息服務設施方面邁出下一步。2.可持續發展是旅游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陽江在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方面需要大量投資,但它確實保護了該地區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服務意識的培養關系到一個地區旅游市場的繁榮,被沿海旅游城市視為重要的一環。3.陽江旅游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之一是缺乏服務意識。游客無論走到哪里都經常被欺騙和屠殺,導致游客不關心當地的風景和設施,亂丟垃圾、亂砍亂涂,破壞設施,形成惡性循環。卓越的服務意識和水平是保持和維護旅游市場健康發展的源泉。4.陽江在城市化進程中,應認真保護古代文明遺址和周邊生態環境,不應因城市建設而損壞和破壞古代建筑和遺址。地方政府應采取有效措施,協調城市建設與文物古跡保護。隨著旅游市場的發展,咨詢業和中介業將蓬勃發展。同時,完善的咨詢中介行業有賴于地方政府的培育和規范管理。只有這樣,游客才能在當地旅游過程中獲得詳細、正確的信息服務,從而增加對游客的吸引力。
當前,陽江建設海洋經濟強市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加快發展追求幸福”的核心任務,樹立“人與海和諧、海陸統籌”的發展觀,?以加快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海洋綜合開發水平為主要方向,以藍色經濟引領陽江未來發展。?努力建設香港附近的工業基地、沿海休閑旅游度假區、現代漁業基地、沿海清潔能源基地、海洋文化產業基地、海洋科技產業集聚區、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先導區和海洋生態示范區,推動陽江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
陽江加快建設海洋經濟強國是當前形勢要求的重大任務,也是推進科學發展、實現幸福追求的必然選擇。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加強海洋經濟發展,努力把廣東建設成為海洋強市,把建設海洋強市作為陽江加快追求幸福的重要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