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師教學系統培訓心得感悟
編輯:武漢大學 時間:2019-12-12 14:25
新義務教育法的誕生標志著中國義務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它是在總結九年依法普及義務教育經驗的基礎上,指導和保障義務教育發展的一系列制度和方針。
該法把維護教育公平正義和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重要指導思想,強調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保障義務教育投資,提高義務教育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新法律著力建立和完善促進義務教育發展的各項制度,在很多方面有創新、有突破,為我國義務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證。新《義務教育法》的頒布實施,是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促進義務教育發展的里程碑事件。
在學習了《新義務教育法》之后,讓我更清楚地知道我作為人民教師應該做什么,應該遵守什么樣的行為準則。在工作中,嚴格規范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不體罰和變相體罰,不諷刺、挖苦、不威脅、指責家長。在任何時候,教師的道德行為準則都要求他們不要穿奇怪的衣服,而是在任何地方都要以正常的方式行事。對于后進生,不拔苗助長,不諷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和移植過程,而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之間的互動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我必須徹底改變教師知識的儲存和傳遞給學生的知識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舊觀念。我必須盡最大努力讓我的大腦知識儲備一條無盡的河流,篩選舊的,激活新的知識,積累知識。有句諺語說得好:一個老師不取決于他讀了多少本書,教了多少本書,而是取決于他用心讀了多少本書,教了多少本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雖然我是一名普通教師,但我肩負著為祖國的未來打下堅實基礎的重任。對《新義務教育法》的研究讓我深深感到:第一,德育是我們工作的第一要務。身為教師必須要做到全身心去愛自己的學生。因為當你走進學校大門時,你已經擁有的一切不是屬于你自己,而是屬于孩子們。喜歡學生、愛護學生,應當是教師的天職,正所謂:師愛即師魂。但是在實踐中很難做到這一點,尤其是喜歡每個孩子。教師不應因為學生的家庭背景、個人情感、智力水平等而區別對待學生,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公平合理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只應在乎學生是否學會做人,是否學會求知,在教學中應本著求真、求善、求美,最后才是求知這樣一個原則來教書育人,必須把德育放在首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第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學校教師的當務之急。打破傳統教育模式,讓學生在更廣闊、更寬松的學習生活空間接受全面訓練,實現真正的全面發展,都是為了學生。
同時,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知識對老師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所以學生不會提出任何問題,常常打破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然而,知識絕不是靜態的。它不斷豐富和發展。數量和質量的變化每天都在發生,尤其是今天,這個時代被稱為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和互聯網時代。因此,對我們教師來說,更新知識,跟上時代潮流,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感到教師和學習的生活,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的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的學生也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有差異,教育不僅要面向所有學生,而且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的目的是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個學生積極、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應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相結合。在教育過程中,應貫徹個體化治療的原則,用一把鑰匙打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我們將利用《教師法》、《新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來規范和激勵自己。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保護學生身心健康,維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品德、智力和體質全面發展,預防青少年犯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我們的事業輝煌,我們的教育目標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