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做實做強鄉村產業為融合發展提供基礎
編輯:admin 時間:2024-10-17 06:53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要把產業發展放在首位,把生態宜居作為一場深刻革命,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治理體系,加快完善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社會保障制度,改善和提高農民群群眾生活水平,把農村生產要素留下來,提升鄉村發展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否處理好城鄉關系,關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因此,要把構建新型城鄉關系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解決農村發展不平衡、農業發展不充分、農民發展不全面,形成工農互助、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產業是融合的基礎。沒有產業的支持,城鄉融合就失去了條件。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要把產業發展放在首位,調整農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能。
一是切實轉變思維觀念。受傳統思維方式影響,習慣于用數量和規模衡量農業發展,致使有數量沒有質量,有規模沒有效益。做實做強鄉村產業,要摒棄傳統的工作方式,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從全產業鏈來謀劃,在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做文章,拉長產業鏈條,全方位多途徑增加農業附加值,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效益轉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二是立足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和氣候影響,“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當前,農業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現在階段性供過于求,特色化產品供給不足。大宗產品總量過剩,價格下行,農民種的越多,虧損越大。必須牢固樹立市場觀念,種什么養什么,要跟著市場走。要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市場需要什么就種養什么,把區域優勢發揮出來,把特色產業發展起來,走特色興農路。
三是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要注重發揮鄉村的多種功能,充分利用農村廣袤空間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充分利用山水林田湖草發展觀光產業,充分利用鄉村蘊含農耕文明發展文化體驗產業,為人們提供豐富多彩的鄉村產品。要通過整合、入股、流轉等方式,把農村閑置的農房、村部、學校以及湖泊、草原、森林、濕地利用起來,在不破壞原貌的基礎上,加強保護和改善,發展鄉村民俗、休閑娛樂等產業,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創業空間,把鄉村打造成人們向往的地方。
四是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在農產品極大豐富的時代,發展農業生產,不僅要求產品質量好,更重要的是讓產品在不同的環節實現增值,實現產得出、產得優,也要賣得出、賣得好。這些年各地培育了一大批農業產業園、科技示范園和創業園,也發展了不同類型的農產品加工園,有力助推了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但總體看,園區的綜合加工能力弱,整體功能沒有發揮出來。要著力提升各級各類園區的要素聚集、金融信貸、基礎配套等綜合服務水平,全面提高園區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的能力,推動粗加工轉向精深加工,開發多種產品,把原料“吃干榨盡”。同時,對農產品要精心“梳妝打扮”,從分級包裝、倉儲物流、市場營銷等各方面入手,提高農產品的綜合效益。
來源:中國農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