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富裕】打造鄉村振興的“百寶箱”
編輯:admin 時間:2024-02-27 06:26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振興需扶志,振興需扶智!”這就要求我們在鄉村振興工作中不僅要實現物質上的富裕,更重要的是實現精神上的富足。不可否認,隨著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和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的鄉村振興工作取得了極大地進展。但是,仍然有相當一部分脫貧群眾面對政府的振興政策持觀望、等待的態度,結果導致振興效果不理想。因此,實現鄉村振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唯有志智雙行,打造鄉村振興的“百寶箱”,念好新時代的“山海經”的目標才會早日實現。
打造鄉村振興的“百寶箱”,首先要“興志”,增強鄉村振興的源動力。振興首要興思想、興觀念、興信心,幫助人民群眾樹立起鄉村振興的斗志和勇氣。脫貧攻堅的目標剛剛實現,會不會出現返貧情況?實施上,返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振興的志氣,從內心深處拒絕振興,缺少致富的勇氣。如果農民群眾自身不努力、不主動、不作為,外力再強,振興也是一句空話。只有做好精神上的振興,群眾才能真正實現脫貧并走向振興。要讓脫貧群眾從內心深處意識到脫貧的必要性和振興的重要性,就需要廣泛而深入的宣傳,要用生動的成功實例說明鄉村振興政策的好處,讓大家看到發展的希望;還要轉變當地干部的觀念,樹立正確“振興觀”,科學施策,精準發力,做到“振興先扶志,致富先治心”,讓群眾從“要我振興”轉化為“我要振興”,從外生壓力為內在動力。
打造鄉村振興的“百寶箱”,其次要“扶智”,拓寬人民群眾致富路。扶智就是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幫助和指導脫貧群眾著力提升脫貧致富的綜合素質。溫飽問題解決后,自身致富能力不足也是制約脫貧人口致富的一大障礙。很多脫貧人口所受教育有限,生產能力不足,缺少致富長遠眼光。要想實現鄉村振興,就必須努力開闊他們的視野,通過加大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讓其掌握致富新思路和新方法。也可以組織脫貧群眾“走出去”開闊眼界,既要授人以魚,有的放矢加強致富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也要授人以漁,讓脫貧群眾在產業發展實踐中長見識、長本領,讓脫貧群眾成為致富能手。
打造鄉村振興的“百寶箱”,最后要“興至”,切實讓振興政策落到實處、落地生花、開花結果。推進鄉村振興,興志與興智不可或缺,對于脫貧群眾都非常重要。但是,實施鄉村振興,就要將振興政策落到實處,因為好政策還需要好落實。這些政策的落實既需要廣大脫貧群眾的內生動力,還需要基層黨員干部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真正將鄉村振興的具體要求和脫貧地區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這樣,“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生生不息”的振興新農村建設才會指日可待。因此,惟有充滿自信、堅定向前、掌握本領的農民和基層干部將振興政策落到實處,惟有充滿希望、擁有知識和技能的農民“志智雙興”才能真正使鄉村振興落地生花。
“人生如屋,信仰如柱。”鄉村振興也是一樣,物質生活的振興需要幫扶,精神世界的振興更不能忽視。只有堅持“興志”和“興智”兩抓手,兩手硬,將振興鄉村的政策夯實落地,才能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的遠景目標,年好新時代的“山海經”,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才會早日實現!
來源:https://www.jiceng.org/xyxx/129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