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3萬公里農村公路助力沂蒙鄉村振興
編輯:admin 時間:2024-01-24 06:15
2023年是實施村村通硬化路工程20周年。20年來,山東省臨沂市交通運輸系統牢固樹立“交通為民”發展理念,錨定“全省標桿、全國示范”目標,深化管養體制改革,發揮典型帶動、示范引領作用,蹚出一條革命老區農村公路轉型發展的新路徑。
1月17日,臨沂市農村公路通車里程突破3萬公里,通硬化路率、等級率、公路列養率均達100%,創建“四好農村路”國家級示范縣3個、省級示范縣4個,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2個,省級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4個,農村物流服務品牌3個,通過實現車暢其道、人享其行、貨暢其流,助力沂蒙鄉村振興。
2003年臨沂市行政村通硬化路率僅為50.6%,如今已達100%。同時,建設農業生產路,推動農村公路向田間地頭延伸;積極融入中華文化體驗廊道交通網,打造“快進慢游”旅游交通體系。臨沂市按照“村村硬化路、鄉鄉二級路、縣縣一級路”的工作思路,中心城區到縣城已實現一級公路連接,縣城與所轄鄉鎮實現二級及以上公路連接,相鄰鄉鎮實現三級及以上公路連接,80%以上行政村實現寬度6米以上公路通達。目前,臨沂市農村公路通車里程由2003年的5836.7公里到2023年底的30061.18公里,連續12年穩居全省第一,全市農村公路實現了由“簡單通達”到“互聯互通”轉變。
臨沂市還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出臺系列政策、落實工作責任、強化路政執法,農村公路實現由“管理弱”到“力量強”的轉變,成為全國農村公路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單位。臨沂市先后兩次將農村公路管理體制改革列為市委改革辦“一部門一改革重點”加以推動,市、縣兩級全部建立農村公路管理機構,部分縣(區)還將管理機構延伸到鄉鎮。如今,以縣級政府為主體,鄉鎮和村委會積極參與,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履行行業監管的管理體系基本形成。抓住數字化試點機遇,搭建全市農村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應用平臺,強化“數字農路+”場景應用,對農村公路立項、設計、施工、交竣工等各階段進行數字化閉環管理,數字化巡查記錄超5萬條,為精細化養護奠定了數據基礎。出臺《臨沂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辦法》,在全省首次將“路長制”管理寫入地方政策性文件,明確市、縣兩級人民政府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責任,在歷經先試先行、經驗推廣、全域覆蓋三個階段后,建立臨沂市農村公路路長“巡查、反饋、協調、處置、督查”工作機制,目前共配備三級路長4581名,安裝公示牌4953個,月均巡路3萬余次。
公路進鄉村到田間,沂蒙鄉村“行有所乘、貨有所運”照進現實。城鄉公交實現“車暢其道”,建立“政府主導、企業運作、集約經營、優先發展”的工作機制,加快城鄉公交化改造,具備條件地區推行全域公交,完成臨沂主城區至7個縣14條城際公交線路的改造運營工作,累計投入運營車輛244輛;群眾出門“人享其行”,實現城鄉群眾“門到門”“點到點”“隨客而行”的道路旅客運輸,解決城鄉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商品運輸“貨暢其流”,在縣城建設“縣級物流中心”,在鄉鎮打造“百個物流節點”,在村居設立“千個物流網點”,2023年完成快遞業務量超18億件,居全省第一。
20年來,臨沂市打通城鄉“大動脈”,修遍村村落落、修到田間地頭,將農村公路修進老百姓的心坎里,臨沂因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土貨不出、外貨不入”的落后面貌,得到徹底改變。如今的沂蒙大地,路與橋、人與車、燈與星交相輝映,處處演繹著車暢其道、人享其行、貨暢其流的生動畫面,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的莊嚴承諾正在成為現實。
據臨沂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時光曉介紹,今年,臨沂市交通運輸局將錨定“開路先鋒”角色定位,圍繞“四個好”繼續做好四篇文章。圍繞建好,構建普惠公平的農村公路基礎網絡;圍繞管好,健全運轉高效的農村公路治理體系;圍繞護好,營造安全宜人的農村公路交通環境;圍繞運營好,發展便民多元、暢通集約的農村客運物流服務體系。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