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編輯:admin 時間:2024-01-19 06:43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等部門聯合發文,公布首批63個全國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名單。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文化產業大有可為。開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是推動鄉村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有效保護利用的有力舉措,也是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的重要工程。要積極開拓思路,強化以城帶鄉、城鄉互促,不斷探索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要立足資源稟賦,著力挖掘本地文化資源。各地地域文化鮮明,擁有多種多樣、富有魅力的文化資源,將其轉化為現實收益的路徑不斷拓展。一些地方用好曲藝、社火等文化資源提升辨識度,引得游人紛至沓來,塑造和強化了自身的地域文化形象。首批63個全國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經過嚴格遴選產生,在發揮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綜合效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比如,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內涵,依托羚羊壽渠引黃古灌區黃河水車遺址等特色文旅資源,創新開發文化旅游產品和業態,正在努力打造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
要因地制宜,不斷彰顯文化特色。文化包括文化載體、文化內核等方面,因此既不能忽視外在形態,又要抓好內容建設。作為傳承發展農耕文明、激發優秀鄉土文化活力的具體行動,開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應該圍繞創意設計、演出、音樂、美術、手工藝等重點領域,借助文化的魅力為鄉村振興添活力,在推進鄉村振興中實現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繁榮。例如,寧夏固原市隆德縣近年來就以“千年古縣、文化隆德”為品牌,加大文化產業培育力度,重點發展以書畫、非遺文化為主的文化產業,積極發展文化休閑、藝術培訓、文旅推介等產業,累計培育旅游示范村10多個。
要把務實干和用巧勁結合起來,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文化產業需要耐心引導、支持。不能一味追求規模、貪大求全,更不能照貓畫虎、邯鄲學步,以免鄉村振興中的文化產業脫離實際。與此同時,要善于巧妙挖掘特色需求,通過將部分農產品變為文化產品、讓部分農民轉化為文化工作者,不斷尋找和放大文化價值。比如,一些地方葫蘆雖然產量大,卻往往只被做成應季蔬菜或晾干剖成水瓢。而一些地方精選葫蘆品種,挖掘葫蘆承載的“福祿文化”,將造型獨特的小葫蘆制成文玩,將外形俊美的大葫蘆刻畫圖形制成擺件,應用場景便從廚房延展至書房??磥恚捎诒磺擅畹刭x予了文化意涵,同樣的物品就可以從論斤賣變為論個賣,數倍乃至數十倍地放大價值,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