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淺談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的幾點思考
編輯:admin 時間:2024-01-15 06:25
產業是鄉村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產業振興則助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對農村農業結構調整、產能擴增、農民凈收入增加、就業環境改善均具有重要影響。產業振興的實質是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發展,實現鄉村經濟增速,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全面改善鄉村聚落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我國鄉村占比較高,鄉村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不同區域的地理條件、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模式截然不同,產業發展模式也存在較大差異,大多數鄉村以發展農業為主,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鄉村振興的前置條件是實現產業振興,要不斷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產業科技含量,形成高質量、低碳環保發展模式。
農業是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石所在,中華民族文化傳承離不開鄉村土壤,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振興是我國未來一個階段社會經濟工作的主要方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從產業、人才、文化、組織和文化五個層次的振興入手,其中產業振興是核心,只有在現有鄉村產業結構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實現產業振興,才能真正推動鄉村經濟完成質的跨越。我國正以堅毅的步伐朝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任務重點仍然要以帶動農村發展為主,其中要率先完成產業振興,奠定良好的經濟基礎。由此來看,要想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先要實現產業振興,只有打牢經濟基礎,才能建設上層建筑。
我國是人口大國,能夠實現脫貧攻堅歷史性勝利的關鍵在于實現產業發展。當前,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勝利成果,切實增加農民收入,達到農民“致富”的目標,也需要大力推動產業發展。當前,農村經濟發展正處于關鍵階段,一方面要守住脫貧攻堅勝利果實,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真正實現發家致富。從農村自身發展來看,產業發展符合農村經濟自身謀求發展出路的內在要求,是助推鄉村振興的必要保障,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發展模式、實現多產業融合發展是農村經濟實施自我造血的前提,是實現農民“致富”的核心。農村產業發展模式決定了美麗鄉村建設程度,是農民通向美好生活的必經之路,我國走節約化內涵式經濟發展道路,勢必要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以此增強鄉村振興之勁。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同時經濟發展模式出現轉變,既要在激烈的全球經濟競爭中實現增產擴能,推動產業結構優質化調整,確保經濟持續穩定,又要在歷史發展的重要時間節點,穩固脫貧攻堅勝利果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的背景下,進一步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改善農村居住環境質量。我國在復雜的國際經濟交往形式中,始終堅持要確保國內經濟良性循環和國際交往形式持續友好的原則,即使面對單邊主義,也要始終貫徹堅持我國固有的產業經濟發展宗旨,要始終以推動鄉村振興為落腳點,持續關注鄉村經濟增量擴能。我國鄉村規模較大,鄉村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促進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盡管鄉村經濟尚有較大發展空間,但在現有鄉村產業基礎上,通過調整產業布局,創新經濟發展模式,可以全面實現產業振興。
鄉村產業振興是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這是當前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工作任務,是農村工作轉變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的重要標志。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我國農村人居環境和農民生活質量顯著改善,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得到明顯提升,脫貧攻堅已經取得全面勝利,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已經完成,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我國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已經基本實現,谷物庫存量位居世界前列,農副產品生產加工能力不斷增強。農民收入實現可觀性增加,鄉村振興已經進入第二階段。經過大量的農村實踐工作,我國要想實現鄉村振興,首要條件是實現產業振興,產業振興是通向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柱,是推動城市化進程,實現現代化農村建設的必經之路。以快、準、穩的態勢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鄉村產業結構體系,發展鄉村特色農業,實現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既是鞏固脫貧攻堅勝利果實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鄉村經濟轉型升級的殷切希望。推動農村產業實現現代化發展,是推動脫貧攻堅歷史任務向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轉變的重要載體,既要在維護脫貧攻堅勝利果實的前提下,進一步發揮產業動能,帶動農村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又要激活農村經濟發展活力,切實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建設現代化農業產業結構是實現鄉村經濟轉型升級的首要任務。產業標志著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也是實現農村經濟質量提升的關鍵所在。在數字經濟發展環境中,要逐步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以數字經濟為紐帶的農業生產、產品加工、經營銷售等產業模式,推動產業振興。消費是刺激經濟發展的動力所在,農村潛藏巨大的消費市場,推動農村產業轉型發展,就是進一步擴大農村消費市場,打通城鄉經濟交流渠道。發展農業產業是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先富帶動后富的經濟基礎,農村產業是推動國家經濟持續向好發展的支柱,更是實現富裕目標的重要保障,只有牢牢抓住產業振興這根主線,才能壯大集體經濟規模,優化農村就業環境,提升農民經濟收入,切實改善農民居住和生活環境。
鄉村振興是鄉村全方面振興,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同并進,產業振興的關鍵是建設鄉村產業體系,要依托現有農村資源,挖掘潛在的生態資源、文化資源、人才資源,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建立特色農業品牌,形成產業鏈,構建現代化、全方位、立體化農業產業鏈。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鄉村產業的內涵逐漸外延,既要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也要拓寬農村產業布局視野,要深刻認識鄉村振興與產業振興之間的關系,要對農村發展規律有深刻的認識,要發揮農產品的自身價值,形成新型農業產業結構。農產品包括生態產品、文化產品、農業產品等諸多方面,農村產業包括是旅游產業、生態產業和養殖產業,現代農業已經不是簡單地僅滿足農民日常生活需求方面,而是以養殖業為基礎,形成綠色、環保、生態文化圈,帶動區域經濟共同發展,助力城市經濟實現轉變。鄉村產業振興始終以市場為導向,堅持科技創新,加快綠色產業布局,形成多元化產業結構。農村產業發展的首要任務仍然要將農牧業擺在首位,要守住耕地紅線,穩定年均糧食收入,不斷優化糧食市場,提升農作物產量。
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動力,要將農產品加工放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位置,支持農產品精加工、深加工,形成農產品生產、加工產業鏈,建成鄉鎮品牌。要放眼全國農產品市場,統籌城市與鄉鎮資源,優化農業結構,發揮地緣優勢,合理布局產業,形成現代化農業產業加工體系。可以以城市開發區為主體,形成城市帶動鄉村發展的產業體系,盡可能多地增加農民經濟收益。要鼓勵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轉型升級,為鄉村農業產業引入更多加工企業,在現有農產品生產基礎上,實現農業生產加工模式轉型升級。要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進入城市產業體系,共同形成多維立體現代產業網。要建立健全以農產品加工、生產、制造為龍頭的產業布局,讓企業利益與農民利益聯系在一起,以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
發展現代農村服務業和旅游康養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靈魂,要建設專業化的農業服務體系,并形成服務產業,可以為農業生產行為提供各類托管服務,包括代耕代種或半托管形式的服務。采取合同契約式的服務,構建“線上+線下”服務體系,實現托管服務標準化。可以在現有的農村生活服務內容基礎上提供各類專業化生活服務,如零跑代辦服務、康養服務等。從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來看,城市離不開農村,農村也不能脫離城市,農村特有的文化環境和生態環境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未來,農村旅游業和康養業是農村產業振興的重要選擇,要以滿足多樣化的人居文化需求為導向,挖掘農業產業的生態特點,建設以生態養殖畜牧業為基礎的文旅農業,可以發展體驗式、觀光式農業,利用農村天然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形成現代農村文旅康養一體化產業。
發展現代農產品流通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證,農產品流通是激活農業產業的重要契機,只有實現農產品流通和有效交易,才能實現鄉村產業繁榮發展。我們需要建設多元、立體、多維的農產品冷鏈運輸和存儲體系,扶持農民合作社的發展,建設農產品冷藏運輸和倉儲管理體系,改善農產品郵寄環境,推動當地現代化冷凍存儲和冷鏈運輸的建設,并依托就近城市建設國家級冷鏈物流運輸體系。要建立健全農產品冷鏈運輸管理體系,推動鄉村電子商務建設,優化網絡配送網點,建設網絡電商示范基地。
推進現代化鄉村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始終堅持綠色環保、低碳高質的經濟發展理念,推動農業鄉村產業走集約化、高效化道路。同時,需要保護資源,堅守耕地紅線,并持續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堅持大產業發展布局,優化農產品生產結構,注重調整產業配置,以市場為主導,發展多元產業模式,形成文旅、康養、休閑產業體系,培養現代鄉村產業。要以村落為單位建成“村鎮品牌”,形成現代產業。要充分發揮各類農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建立產業聯合體,形成產銷一體的企業集群。要加快農業科技化發展步伐,將科技推動農業發展始終作為第一要務,轉變傳統農業發展模式。要加快引進和改進現代農業技術,包括育種技術、農機技術等,要促進鄉村農業數字化建設,為鄉村創業提供良好的環境。要提高農業品牌層次,豐富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要將品牌建設、特色農業產業建設納入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布局體系當中。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是我國未來一個階段經濟工作和社會文化工作的主要方向,只要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才能實現國家高質量發展,民族繁榮昌盛,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在于推動鄉村產業振興,要通過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現代農村服務業和旅游康養業、發展現代農村產品流通業和推進現代化鄉村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等措施,實現鄉村振興。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