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首創紅軍大兵團伏擊戰范例的黃陂戰役
編輯:admin 時間:2023-12-25 06:46
1933年1月,蔣介石調集30余個師,分為左、中、右3路,按照“分進合擊”方針,向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其中,以陳誠率領的中路軍3個縱隊,共計12個師約16萬人,主攻贛南蘇區,企圖在黎川、建寧地區一舉殲滅紅軍主力,摧毀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部隊在周恩來、朱德等指揮下,避實就虛、誘敵深入、集中用兵,取得了黃陂戰役的偉大勝利,首創紅軍大兵團伏擊戰范例。
打鳳牢龍,虛實結合惑敵
1933年2月上旬,遵照蘇區中央局指示,周恩來、朱德等指揮紅一方面軍由黎川附近向南豐進發,強襲南豐,拉開第四次反“圍剿”斗爭序幕。由于南豐城固兵足,紅軍一時難以攻克,與敵人形成對峙狀態,這恰是陳誠所希望的。其所統領的中路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特別是下轄的第11師、52師、59師,更是嫡系主力。敵中路軍以首尾呼應、相互配合、層層推進的方式向紅軍部隊擠壓過來,使得紅軍在戰局上陷入被動。
面對嚴峻敵情,周恩來、朱德等及時調整戰術,果斷停止攻擊南豐,秘密轉移紅軍主力到敵人右翼,部署在東韶、洛口等地區,待機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了迷惑敵人,命令紅11軍偽裝成紅軍主力向黎川開進,將中路敵軍主力第2、3縱隊向黎川方向調動。中路軍總指揮陳誠果然中計,急令第2縱隊由南城、南豐出康都側擊黎川,第3縱隊從正面向黎川地區前進,以與紅軍主力決戰。同時,敵第1縱隊由宜黃南下黃陂,其所屬的第52師、第59師由樂安向東推進,準備與第11師會合于黃陂,然后以此3個師兵力奔襲廣昌、寧都,截斷紅軍退路。由于紅軍戰略戰術運用得當,再加上蘇區人民的大力支持,虛虛實實、真真假假進行部隊調動,使得陳誠確信紅軍主力已調至黎川,嚴令中路軍3個縱隊于2月20日前集結完畢,準備在黎川進行主力決戰,以達成第四次“圍剿”目標。
張機設阱,靈活機動誘敵
經過一系列轉移調動,2月25日,紅軍主力部隊在東韶、洛口地區完成了集結,以逸待勞、伺機殲敵。鑒于陳誠指揮的中路軍是蔣介石嫡系主力,戰斗力較強,周恩來、朱德等深入開展戰前政治動員工作,要求黨員干部以身作則、沖鋒在前,切實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堅決完成作戰任務,徹底粉碎敵人第四次“圍剿”計劃。由于紅11軍在黎川巧妙偽裝成紅軍主力,成功將陳誠的中路軍主力第2縱隊、第3縱隊調至黎川地區,讓原駐樂安的第1縱隊第52師、第59師放松了警惕,認為樂安周圍沒有紅軍,從樂安出動分兩路向宜黃前進。
敵第52師作為右縱隊,沿摩羅嶂大山南麓,經太平圩、登仙橋、蛟湖、橋頭向黃陂前進;敵第59師作為左縱隊,沿摩羅嶂大山北麓,經固崗、霍源,向黃陂、河口地區前進。盡管兩路敵軍是齊頭并進、左右配合,但是受地形限制,只能分置在摩羅嶂大山南北麓,被大山分隔,難以協同。同時,這2個師開進地區迫近紅軍主力集結地,利于紅軍集中兵力進行圍殲。此外,由于敵軍2個師行軍區域均在山高林密、路險坡陡的大山深處,因此非常有利于紅軍部隊隱蔽接敵,為紅軍圍殲第52師、第59師提供了良好戰機。
因地設伏,悄無聲息待敵
周恩來、朱德等在掌握敵第52師、第59師沿著摩羅嶂大山山麓孤軍冒進的敵情后,緊急召開軍事會議,一致認為這兩路敵人已完全暴露在紅軍主力面前,且其行軍區域地形復雜、道路崎嶇,可以利用地形設伏。經過反復討論,最終將伏擊戰場選擇在黃陂,靜待敵人進入伏擊圈。彼時,敵第52師、第59師已分別到達太平圩、珠坊、羅山街、圭山窯一帶宿營。
為確保將敵2個師圍殲在設伏區域,周恩來、朱德對紅軍主力進行了針對性部署:以紅1軍團、紅3軍團、第21軍為左翼隊,隱蔽集結于金竹、大坪地區,待第52師進入伏擊戰場時,發動突然襲擊,迅速殲滅該敵;第5軍團、第22軍為右翼隊,秘密集結在橫石、候坊一線,伺機搶占黃陂、霍源地區,殲敵第59師,并保障左翼紅軍側翼安全;獨立第4師、第5師分別在永興橋至楊坊之線和上下南源地區活動,運動牽制敵人,并保障右翼紅軍側翼安全;第12軍為預備隊,做好戰斗支援準備。午夜,紅軍各部隊均按時到達指定地點,開始戰前動員及臨戰準備。2月27日凌晨,紅3軍團的第7軍由上亮溪出發,第2師緊隨第7軍向上莊、安槎一線進發,第3師向宋坊、橋頭、安槎一線行進,第1師為預備隊進至白竹、朱坊一線待命,已進入臨戰狀態,只待敵第52師、第59師自投羅網。
攔腰切斷,雷霆萬鈞殲敵
2月27日上午,敵第52師一路東進,首先進入位于蛟湖的紅1軍團、紅3軍團伏擊圈,戰斗一觸即發。蛟湖位于山間坳部,向東下八里、向西下五里才能到達山腳,南北兩側均為高山。紅軍部隊占據高處,形成了甕中捉鱉、關門打狗之勢。時值春雨時節,細雨蒙蒙,云煙障目,視線僅有十米左右,敵人對埋伏在道路高地的紅軍部隊未有絲毫察覺,依然大搖大擺向黃陂地區進發。13時許,敵第52師先頭部隊155旅行至橋頭附近,旋即遭到紅1軍團攔腰截斷,首尾不能相顧。突然遭到攻擊,敵第52師頓時陣腳大亂、倉促應戰。第52師師長李明安排一個團掩護,自己則親率一個團沖鋒,企圖從蛟湖西北方向沖出紅軍包圍圈。紅軍戰前已料到敵人會從此處突圍,提前做好了阻擊敵人外逃的準備。經過3個多小時激戰,第52師師部、師直屬隊、后衛和第154旅一部以及309團被全部殲滅,李明受重傷被俘,不久死去。至28日,第52師殘余的155旅亦被殲滅于橋頭。
當第52師遭到紅軍聚殲時,由陳時驥率領的第59師并沒有掌握這一信息,仍然肆無忌憚地向黃陂、霍源地區開進,陸續進入紅軍右翼部隊伏擊區域。2月27日下午,紅15軍在鹿梯一帶與陳時驥第59師前衛第177旅354團遭遇,且戰且退,將敵人引誘至伏擊縱深區域。師長陳時驥貪功心切,脫離本隊追擊紅15軍。紅軍右翼部隊乘機發起沖擊,將敵人截成兩段,使其完全被割裂包圍。陳時驥等負隅頑抗,急令后衛部隊迅速集中以保障后方安全,親率一個團加一個營兵力突圍增援。戰至黃昏,在紅軍部隊的猛烈打擊下,第59師傷亡過半,始終未能突破包圍圈。陳時驥見突圍無望,便命令部隊就地轉入防御,企圖殘喘待援。第二天上午8時,紅軍右翼部隊向其發動總攻,第59師全線崩潰,陳時驥只帶了少數人向蛟湖方向逃竄,后被紅1軍團抓獲。紅軍部隊圍殲敵第52師、第59師后,于河口地區與前來救援的敵第11師先頭部隊相遇,雙方展開了激戰,周恩來、朱德等擔心被陸續趕來的國民黨其他軍隊包圍,遂主動脫離戰場,將紅軍主力轉移到東韶、洛口等地區。
是役,在周恩來、朱德等運籌帷幄、靈活機動的指揮下,紅軍戰士發揚不怕疲勞、不怕犧牲、敢于勝利的堅強革命意志和頑強戰斗作風,將敵第52師全部和第59師大部殲滅,俘虜包括2名師長在內的敵軍萬余人,繳獲槍1萬余支,炮40余門,予蔣介石發動的第四次“圍剿”以致命打擊,取得了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斗爭的重大勝利。
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