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血戰梅河口
編輯:admin 時間:2023-12-07 05:48
梅河口是吉林省東部地區的交通樞紐。解放戰爭中,蔣介石、國民黨軍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曾將其確定為東北五大戰略據點之一,與長春、吉林、沈陽、四平構成“梅花陣地”。
1947年5月,我軍在東北逐漸從戰略防守轉變為戰略反攻態勢。為了徹底瓦解國民黨軍在遼吉地區的防御,我夏季攻勢正式展開。東北民主聯軍向沈陽、海龍、吉林等地發起進攻。13日,東北民主聯軍相繼收復了東山城子(今山城鎮四合村)、黑山頭、草市等重鎮車站,控制鐵路百余里。東北民主聯軍于14日收復山城鎮、22日收復通化,徹底切斷了敵軍沈吉線清原一帶的增援之路。自此,梅河口外圍全部掃清,敵軍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
遼東軍區為打通南滿、北滿的聯系,切斷沈吉鐵路,決定于梅河口守軍孤立無援之際,由第4縱隊副司令員韓先楚指揮第4縱隊第10師和炮兵團、第3縱隊第7、第9師各1個團及遼東軍區2個野炮團攻城。第3縱隊第9師主力、南滿獨立第2師配置于海龍西南,準備打擊海龍西援之國民黨軍和堵截梅河口守軍東逃。第3縱隊主力和李紅光支隊進擊東豐、西安,沿四平梅河口鐵路發起進攻。部隊于總攻前兩日集結完畢,韓先楚帶領團以上干部進行實地偵察,積極進行作戰前的準備。
國民黨守軍為重建的第60軍第184師。杜聿明對該師下達了“堅決死守,不準突圍,與陣地共存亡,做長期防御準備”的命令。因此,守敵花了一年的時間,在日本占領時期修筑工事的基礎上加筑了堅固的陣地防御工事,各重要位置以地堡群為核心,周邊設地雷群和鐵絲網,并準備了充足的軍需物資。
5月22日,我攻城部隊包圍梅河口。24日下午,第4縱隊在韓先楚的指揮下,對梅河口鎮發起攻擊。第3縱隊第7師主力包圍梅河口以北東豐,并于25日攻克該城,殲守軍1個團;第8師主力集結于梅河口以西大楊崴、遼陽街一帶;第9師主力進抵梅河口東北地區。24日下午,第10師第28、第29團在炮兵火力支援下,奪取梅河口鎮北外圍陣地。第28、第29團連續爆破,迅速打開了戰斗通道。各突擊部隊經過激戰,占領了外圍的367、368兩個高地。從兩個高地到敵人的核心防御陣地之間,是500米的開闊地。由于對守敵情況偵察不細,攻城兵力未占絕對優勢,步炮協同不密切,戰斗進展不快。
韓先楚立即召開會議研究作戰情況,決定調整部署,放棄對開闊地的攻擊,另選突擊點。經偵察,突擊點選擇在火車站,由第30團擔任主攻部隊。剛開始,由于敵守軍的火力封堵,增援兵力和彈藥無法及時跟上,導致第30團傷亡很大。隨后,第30團收攏官兵,重新編成兩個連繼續進攻,在側翼第29團的配合下,于26日上午占領了火車站。隨后,第30團又采取打穿房屋墻壁的辦法,接近敵守軍火力點,連續實施爆破,逐步逼近敵軍核心防御陣地。27日,遼東軍區為集中兵力聚殲守敵,將預備隊第3縱隊第7、第9師各1個團投入戰斗,會同第10師于28日從南、東、東北3個方向突破守軍主陣地,全殲守軍。
經過5天4夜的戰斗,遼東軍區參戰部隊殲滅國民黨軍7000余人,擊落飛機1架,生俘敵少將師長陳開文,控制了沈吉鐵路中段、四梅鐵路東段及其兩側廣大地區。南滿、北滿我軍主力部隊在隔絕1年多之后,勝利會師于四平以南地區,結束了南滿、北滿解放區被分割的局面。
來源:學習強國